首页    version 1.0.1    新闻动态    基层“神经末梢”如何更灵敏?

编者按

近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发表了题为”基层‘神经末梢’如何更灵敏?“的报道,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人员李明教授、副主任吕孝礼副教授的接受采访就社会力量参与、救援能力建设、物资储备等议题发表观点。以下为全文内容。

 

基层“神经末梢”如何更灵敏?

——各地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实践(中)

整合各方力量资源 筑牢人民安全防线

机构改革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目前,基层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少,能力普遍不强。让更多人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筑牢人民防线,成为基层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理论室主任、教授李明说:“进入新时代,关键是要用系统性、总体性思维,做好各方力量组织结合、系统融合和力量整合。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专职安全信息员,将原来2支安全信息员队伍调整为3支,专职负责应急管理相关工作。各社区还设立1支安全巡查员队伍,为社区安全保驾护航。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区政府主建、街道主(监)管、第三方运行”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该区把社会力量引入到社区应急管理和服务中,在方案设计、信息平台、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专业性、灵活性强的优势,做到“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其他地方也积极想办法充实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将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触角延伸到大街小巷。

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社区专门聘请应急管理协管员,充分发挥“放大镜”“预报员”作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实现及时上报、“露头”就打。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203个行政村配备应急信息员,将应急管理“神经末梢”延伸至城区、园区、乡村每个角落。

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仅靠政府发力还不行,得激活每一个“细胞”,充分调动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吕孝礼认为,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是应急管理工作应有的状态,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协调人”,将各方力量粘合起来,共同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积极推进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全力打造综合性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阵地。在武昌区百瑞景社区,应急力量由应急服务站人员、网格员、应急志愿者组成。社区招募辖区有工程抢险、车辆运输、医疗救护经验的热心居民加入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各人特长编成8个应急小组,并以楼栋为单位,组成96支楼栋应急小分队。

“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余户’原则,我们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参与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贵州省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和谐社区党委书记杨汉斌介绍,通过划好网格图、选好网格员、定好“职责簿”、用好APP、当好“小应急”,该社区构建了“五好”应急管理网格化体系,实现了有效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管控小风险。

近年来,“一个灾害信息员救了一村子人”的新闻,常见诸报端。灾害信息员作为基层“第一响应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各地强化灾害信息员日常管理,鼓励和支持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山东省泰安高新区组建了以村(社区)干部和党员为骨干力量的灾害信息巡查员队伍。这支队伍既是负责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巡查员队伍、灾害信息员队伍,又是扎根基层的一支中坚力量,解决了高新区应急办人手少、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无人管的难题。

天津市加快推进“多员合一”,探索将社会力量纳入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手段,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灾情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发动各种力量参与常态化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有益探索,但要保证这些力量发挥好作用,还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

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韩广华说,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基础资源供给能力相对不强,要依托运行管理制度保障资源投入的长期性稳定性。同时,应急管理队伍来源相对多元化,要加强常规化、常态化培训,持续提升其专业能力,因地制宜完善激励办法,降低应急管理队伍流动性,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

不断提升救援能力 大力推动提质增效

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机构改革以后,不少地方加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不久前,湖南省宁乡市大屯营镇靳兴村村民蒋世德家深夜突发大火,起火屋子堆放大量柴禾,一时间火苗四蹿、浓烟滚滚。当地应急救援队伍火速赶到现场进行人员疏散及火情控制,不到15分钟,就将大火彻底扑灭。

今年,宁乡市所有乡镇(街道)均组建一支50人以上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均组建一支20人以上的响应队。该市将29个乡镇(街道)划分为6个片区,建立村级、乡镇级、片区级、县级应急救援联动调度机制。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到位处置。

为解决偏远乡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及时的问题,河南省兰考县举行一场针对县行政事业单位中退伍士官的招录考试。兰考县应急管理局从中选出近80人,将他们组成4个应急救援中队。这些队伍不仅承担着应急救援任务,还经常到乡镇的企业、商场、超市、养老院、学校等重点防火单位开展消防培训,逐步提高村民消防技能、增强村民安全意识。

黑龙江省依安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闫立和对乡镇应急救援能力感到担忧:“中心城区的问题容易解决,但高度分散的149个行政村出现问题怎么办?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对此,该县在乡镇应急管理所组建应急救援中队,在村屯应急管理站组建应急救援分队。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两年来,依安县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防汛“零死亡”。

“有了这些救援队伍,我心里就有底多了。”贵州省雷山县朗德镇应急管理服务站站长杨天宝介绍,朗德镇建立了一支28人的专职消防救援队和13支义务救援队。2020年10月31日,郎德镇遭受强降雨,乌瓦村地质灾害点附近32户12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该站一边向上级报告,一边迅速组织镇级、村级救援队伍转移受威胁群众。仅半小时,32户129人全部成功转移。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经济发达,以伞具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建材、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为主,现有乡镇企业近千家。为此,东石镇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和晋江市华懋电镀集控区应急救援队。综合应急救援队下设13支小分队,包含镇消防专职队、镇党员义工服务队、供电所应急抢修队、供水公司应急抢修队、村安全生产巡逻队等。

尽管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在处置灾害事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组织管理不规范、人员变动较大、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少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缺少专业装备,专业救援水平不高,且人员每年都有变动,一定程度影响了救援行动的开展。

“很多地方组建了各种类型的应急救援队伍,但由于组建方式、救援领域和运行管理模式不同,救援效果具有很大差异性。”韩广华表示,为更好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作用,要针对当地可能出现的事故灾害加强应急演练,最大限度将应急救援资源转化为应急救援效能;持续优化现有组织模式和运行模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形成统一指挥、合理分工和高效响应的应急救援协同工作机制;积极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壮大群防群治队伍。

吕孝礼看来,各地逐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从体系上进行整合和完善,可以算作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1.0版本”。在“2.0版本”中,要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尤其是各地在制定“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时,要对专业化建设有明确要求、设定目标,而不是仅停留在数量指标上。

完善物资储备体系 依靠科技提高效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的生成,离不开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各地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式,构建更加完备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应急救援没有物资是不行的。为此,我们明确县级层面要达到能力保障专业化要求,乡镇要有处置力量、经费保障、物资储备,村里也要达到先期处置到位、能力保障到位等要求。”闫立和介绍,依安县应急管理局向县政府申请300万元,用于维修救援物资库房、购买相关物资。现在,依安县每个村屯都有简易消防车、手抬机动水泵等应急救援设备和救生衣、铁锹、铁线、无纺布等常用应急救援物资。

重庆市石柱县地势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流域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41条,是重庆市洪涝和灾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石柱县将机构改革之初形成的“五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扩展成“六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即以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为主体,以区域中心储备为支撑,以乡镇(街道)储备为基础,以村(社区)储备为辅助,以家庭应急储备为前端,以社会力量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就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起着‘蓄水池’作用,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地方特殊情况和共性需求进行储备规划。与此同时,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事权划分,也需要逐步提上政策议程。”吕孝礼说。

山西省泽州县结合各乡镇险情险种,对照防灾减灾、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物资储备要求,为各乡镇建立小型应急物资储备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器材,由乡镇统一管理、统一调拨、统一使用,为先期处置救援提供必要的保障。

贵州省龙里县应急管理局筹集资金70余万元,在6个乡镇(街道)试点建成6个村(社区)应急防灾减灾室,包括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室和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室,储备14个种类1518件常见紧急救灾物资和16个种类972件救援装备。

山东省东阿县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将应急救灾物资购置及库房改造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湖南省益阳市专门印发通知,明确各区(县、市)财政支持乡镇统一配备10万元至30万元的应急物资。

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覆盖村(社区)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外,各地还加强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使应急物资调度运实现“就地就近、快速运输、高效保障”的目标。

在山东省临清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物资实行一物一码(专属条形码)。有关负责人可通过库管软件,对仓库坏境、储存物资等进行实时云端远程监控。临清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韩义介绍:“手机终端还可连接储备库平台,通过对讲方式对物资、人力进行实时调度,为救援赢得更多时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积极推进应急救灾物资管理大数据应用,实现全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工作人员可通过“赋码入库、扫码出库”的方式,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实现救灾物资动态管理。

柯桥区减灾办工作人员朱奕峰介绍,今年台风“烟花”过境后,他们在复盘时发现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南部山区和西部湖塘、夏履等乡镇(街道),几处区级物资仓库距离这些地方较远,一旦险情发生,救灾物资或供应不及时。为此,柯桥区正在研究在南部山区增设物资仓库的方案,着力构建30分钟物资保障圈,同时明年将增加乡镇(街道)的物资储备资金投入。

岁末年初,各类事故灾害易发多发。为提升街道应急能力,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应急管理局近日重点围绕雨雪、冰冻、森林火灾、冬季地质灾害等防范应对工作,给7个街道发放强光灯、铁锹、扩音喇叭、发电机等应急物资。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事实上,救灾物资前置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常规动作。例如,每年汛期前,广东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往年灾情特点及当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等因素,选取多灾易灾县(市、区),前置部署省级救灾物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基层应急资源得到全面充实,各地纷纷进行力量、物资、装备的系统配置。”李明表示,接下来应进一步结合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数字化改革,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科技赋能,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及时预警、调剂余缺、合理配置、提高效率,全面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基层“神经末梢”如何更灵敏?

创建时间:2021-12-22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