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8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次会议继续倡导环保办会,尽最大努力减少碳排放,具体有如下倡议和举措:
- 请参会人员尽可能自带水杯,学院每个楼层茶水间均有净水设施水源,可提供开水和常温净水;
- 会议手册请大家尽可能使用传阅此电子版本,有特殊需求,建议自行打印,也可事先联系组委会打印;
- 为避免不必要的餐食和茶歇预定浪费,请大家提前通过链接填写是否参加午餐和晚餐;
- 若有变动,请务必在开餐前4小时之前通知组委会老师或志愿者;减少或不制作一次性胸牌、喷绘等宣传材料;
•如果您介意被摄像师拍摄照片或视频用于会议宣传目的,请事先通知会议组委。
•请主持人和会议志愿者严格控制会议时间。
•会议手册使用时,点击手机屏幕上的”目录“可以跳转到相应模块,电脑屏幕左侧也有“目录“选项。
8:30-9:00 签到&墙报浏览 一楼大厅
9:00-9:15 开幕式 一楼报告厅
主持人:薛澜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联合发起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务院参事
•嘉宾致辞
**每位嘉宾5分钟**
。彭刚 清华大学副校长
。闪淳昌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联合发起人
•集体合影
9:15-10:45 主旨演讲 一楼报告厅
**每位嘉宾20分钟**
主持人:张强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 全面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陈胜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
•从近年极端灾害事件看灾害应对体系的强化方向 程晓陶《水利学报》主编,科技部防灾减灾总体专家组成员
•为下次大流行做准备!冯子健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重庆之战——跨区增援重庆灭火救援战例 王磊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在线)
•跨越山海的生命驰援一中国救援队赴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动介绍 待定
10:45-11:05 茶歇&墙报展示 一楼大厅
**请墙报展示的报告人站在自己展示海报附近**
11:05-12:15 圆桌讨论 一楼报告厅
主持及引导发言:吕孝礼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
讨论嘉宾:
**按嘉宾姓氏音序排列**
•董关鹏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我略传播研究院院长
•王振亮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原局长
•曾光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在线)
•钟开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
12:30-13:45 午餐&墙报展示&工作委员会闭门会议
**请墙报展示的报告人用餐后站在自己展示海报附近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请到620就餐,同步召开闭门会议**
14:00-17:00 分论坛
**每篇论文45分钟:作者汇报15分钟,每位论文点评专家针对论文分别提供7分钟点评, 再针对论文主题(不局限于论文具体研究问题)分别提供8分钟发言,指出该主题未来前沿研究方向(即每位专家各有15分钟点评时间)。
分论坛中间不休息,15:00-16:00期间在三楼、四楼分别准备了茶歇,大家可自行取用。**
分论坛一:宏观体系、政策与历史 302会议室
主持人:米加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分析框架 蔡秋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讲师
评论人:邓云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演练教研室主任、研究员
林鸿潮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中国传统社会疫病治理的过程机理与逻辑进路——基于汉、宋、明三朝的案例研究 李宇环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评论人:李 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
王林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主任、教授
•美国应急规划政策范式变迁研究 陈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评论人:童 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华强 西南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不确定灾情信息下面向多源并发需求的应急资源多区域协同优化配置研究 王妍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副研究员
评论人:刘凯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祁 炜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长聘副教授
分论坛二:应急中的组织行为 321会议室
主持人:吕敬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社区应急动员何以实现?——对s市x社区应急动员案例的考察 韦林沙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
评论人:朱正威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曹峰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
•从组织构型视角出发理解公共组织应急准备协同行动——以美国地方公共交通部门为例 向天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评论人:彭宗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
马永驰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动态灾害情景下组织适应机制研究一以西安市为例 石佳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评论人:胡象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容 志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 The Adaptabilit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fter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China: A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Revision of the Emergency Plan 张晓君 福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处长助理,副教授
评论人:张海波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钟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
分论坛三:风险沟通的回应 322会议室
主持人:夏学民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 How do diversified pandemic related demands affect official response strategies in high pressure context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online petition platforms in China黄纪心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评论人:沙勇忠 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徐建华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
-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isk communication considering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汪婿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评论人:朱 伟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琛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长聘副教授
•运用沟通信息促进公众对优化防疫政策的支持:来自调查实验的证据徐浩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
评论人:曹志冬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吴群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线上)
- Social media risk information frequency, mix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in a crisis: Evidence from China 钟其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评论人:雷尚清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苏桂武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分论坛四:个体、企业与安全应急 323会议室
主持人:秦绪坤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副所长
- How safety accountability impact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safety managers: A moderated mediating model 张永宝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
评论人:颜 烨 应急管理大学(筹)华北科技学院校区教授
陈红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analysis of business recovery after an earthquake: a case study from New Beichuan City, China 黄利芳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设管理学院讲师
评论人:王 昊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合作处副处长
李瑞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行政系主任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的驱动因素研究 牛春华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评论人:蔡立辉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曹海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
•挫折经历对公众安全感的建构路径 王晓楠 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评论人:游景然 英国约克大学商业与社会学院助理教授
郭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分论坛五:基层与社区治理 426会议室
主持人:詹承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 Supernatural and natural seismic framing in a Tibetan Buddhist community: A case study from the Yushu area, China 孙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
评论人:李雪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
文宏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正念、培训、应得性和风险信息报告 项基于中国社区网格员的问卷实验 谢予昭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评论人:魏玖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张欢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应急治理中自组织驱动共同生产如何可能?——基于大规模公众众包的分析 张惠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评论人:唐 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应急管理专业负责人
刘 冰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应急型公共事物治理困境:基于T县“竹节沟”的案例分析 祝哲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
评论人:詹承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强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7:00-17:10 休息
17:10-17:30 颁奖:优秀论文作者&优秀评审专家 一楼报告厅
主持人:秦绪坤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副所长
•论文评审情况介绍:吕孝礼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
•颁奖嘉宾:闪淳昌等
•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发言(3分钟)
•优秀评审专家代表发言(3分钟)
17:30-17:40 闭幕式及承办单位交接
主持人:朱伟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会议交接:吕孝礼、下届承办单位代表
•下一届承办单位致辞
•会议总结:彭宗超
墙报展示论文
**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递补录用转为墙报展示论文
作者 | 单位 | 论文题目 |
王冬冬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行为人因失误定量评估 |
李蓉 | 暨南大学 | Communicating about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Factors Driving Citizen Engagement with Provincial Government Social Medi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
孙悦 |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面向未来的风险评估:一种整合的范式 |
赵宇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 “情景—组织”耦合演化视角下复合型灾害 适应性治理机制——基于任务驱动的研究 |
罗悦 |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韧性建设:谁的备灾行为贡献更大? |
高光涵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实现共同安全: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配的内涵、框架与回应 |
曲宗希 |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 A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Critical Government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Outbreak: A 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 Based on 130 Countries Worldwide |
洪宇翔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区域创新能力对自然灾害损失影响的效应分析 |
王后才 |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 超大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于S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研究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艾美莉·依明江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事业研究追踪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白娜 |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部 | 基于ERGM模型的突发事件应急协作网络生成及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
柴子曈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知识生产:图景、逻辑与展望 |
陈安滢 |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基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灾害信息发布策略研究 |
陈佳颖 |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Family resilience in a natural disaster context |
程梦莹 | 杭州师范大学 | 灾害情境下城市社区应急能力何以提升 ——基于“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 |
封超 |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社区安全感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与评估模式研究 ——以西安市18个社区为例 |
傅全宝 | 兰州大学 | 公共组织危机学习:理论溯源、议题框架与未来进路 |
盖程程 | 中国气象局党校 | 我国气象灾害管理中的“预警响应失灵”原因及治理路径——基于白银马拉松、郑州暴雨的案例研究 |
高思楠 |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 |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 for clean energy: Is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still relevant? |
高虒源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巨灾峰值需求情境下城市生活物资供应何以阻滞和恢复——以2022年3月上海市全域静态管理为例 |
胡博恺 | 中国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 | 中国荒地—城市界面居民参与野火管理:挑战、信任与合作 |
贾昂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消防救援队伍干部胜任模型及评价体系研究 |
李婉 | 中央民族大学 | 边疆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与提升研究 |
罗选疆 |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市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 | 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在跨区域行动的实战能力提升研究 |
马慧 | 南京师范大学 | 后疫情时代下应急语言服务的必要性 |
莫家军 程相然 |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高校网络安全危机管理挑战分析及能力建设 |
戚建刚 王兆鑫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急法学研究所 | 数智赋能视角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法制之变革 |
山少男 | 沈阳大学/商学院 | Analysis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public crises in complex system: A Multi-agent Stochastic Evolutionary Game Approach |
石磊 |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 | 危机管理的政策能力视角:以香港政府应对占领中环运动和修例危机为例 |
孙春玲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城市边缘化社区转型风险的诱因与治理体系研究 |
唐睿彬 |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突发公共事件领导人的处理意见和表达形式 |
陶东 | 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省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安全生产的政企协同风险治理:分析框架、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
涂小强 | 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基于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王飞 | 龙港市应急管理局 | 贵州省六盘水市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研究分析 |
王纪元 |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基层应急行动者网络何以有效?——基于L县防汛应急指挥案例的分析 |
王渊洁 |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数智时代下的应急情报失误:内涵与成因 |
魏兴飞 |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 数字应急志愿服务的类型、机遇与挑战——基于中国案例的考察 |
徐明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系 | 系统性安全风险的演化规律:一个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案例 |
徐培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基于双螺旋机理的应急管理技术赋能失灵分析 |
袁定欢 |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市域自然灾害灾情、社会脆弱性与区域脆弱性分析 ——以2011—2020年广东省各地级市为例 |
周俊 | 广东省东莞市应急管理局莞城分局 | 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曾任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水利学报》主编,科技部防灾减灾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主任委员。研究领域涉及防洪减灾、洪水管理、应急响应、风险评估、洪涝仿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城市洪涝防治和水安全保障等。
冯子健
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和疾病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技术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战略与技术咨询组(STAG-IH)、全球准备监控委员会(Global Preparedness Monitoring Board,GPMB)成员等。曾任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国家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置办公室主任、卫生应急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参与和领导了一系列重大传染病疫情、自然灾害和工业灾难调查、评估、应急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持,以及重要传染病监测与消除/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疫苗》以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疫苗与免疫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享受国务院专家特贴,获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突出贡献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多项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2020年8月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王磊
现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二级指挥长消防救援衔,转制前在武警森林部队,历任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作训参谋、教导队队长、总队警务装备科科长、作训科科长等职务,长期从事灭火救援和训练工作,指挥和扑救森林火灾300余起。队伍转制后,参与联指成功指挥扑救了2020年迪庆经开区“12·28”、昆明安宁“5·09”、2021年怒江泸水“3·17”、丽江玉龙“4·23”、2022年重庆北碚“8·24”、广西桂林“10·18”等重大森林火灾,具有丰富的灭火作战实战经验。今年5月,“应急使命·2023”演习在丽江举行,王磊副部长作为执行导演,创新设计并现地导调空地协同营救灭火、山区落水人员搜救2个牵头科目,总体导调8个参演科目,指挥调度总队900名指战员及300余名配属力量参加演习,在精心筹备和反复合练下,演习取得了预期效果,受到了观摩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同时,王磊副部长是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灭火专家库成员,云南省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
彭宗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社会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卫健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应急管理等。1999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比较政治学方向博士毕业生后进入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2006-2007年曾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危机管理方面的访问研究。曾主持并参与各类科研课题数十项,其中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合作主持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项目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多项;在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以及内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100余篇;独立和参与合作出版专著、教材、译著20余部;200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支持计划”等。
张强
现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学习战略发展顾问组成员、联合国全球志愿发展报告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等。研究领域涉及应急管理、公共政策、志愿服务等。先后主持/负责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SCI/SSCI/CSSCI论文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著作多部。其中《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一书荣获了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管理学二等奖/第四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体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获评为北京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吕孝礼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执行主任。2005年开始在危机与应急管理及公共组织等领域开展研究,已发表多篇中英文期刊文章,出版英文专著Managing uncertainty in crisis。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新冠疫情专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以及北京市地震局等政府部门委托科研项目。同时担任<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期刊副主编,<Disas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Risk, Hazards & Crisis in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编委,以及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青年理事、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公共卫生分会常务理事、多个省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等社会兼职。也是“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青年论坛”及暑期研讨班联合发起人。曾获国家级某人才计划青年学者(2020)、第8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成果奖、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青年学科带头人、荷兰/比利时公管最优博士论文提名奖、仲英青年学者等奖项。入选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访问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危机研判(战略层与操作层)、视频分析方法等。
董关鹏
国际传播学者、应急管理专家和“临床型”公共关系顾问。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应急管理大学(筹)文法学院名誉院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长期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于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历任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索林斯坦席位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等。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专家小组成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专家、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2020年1月获聘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专家组成员,2月12日起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随行新闻发布专家在武汉工作45天,为抗疫工作做出贡献。
王振亮
1982年参加救助打捞工作,从1995年到2020年,历任交通部烟台救助打捞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职。高级工程师。王振亮在从事救捞工作期间,主要履行救捞技术、业务、行政、党务等职责。曾组织指挥“大舜”轮、“奋威”轮、“桑吉”轮等多起重特大海难事故的应急救捞工作,组织指挥大连“五七”空难、包头空难、马来西亚MH370失联客机等多起空难搜寻打捞工作,组织指挥多起因台风、洪水、地震、寒潮等自然灾害导致的重特大事故救援工作,组织指挥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南海护渔护航等多起特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长期组织开展救捞系统人才、装备、技术专业化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国家专业救捞队伍。组织编制了《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年)、《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专业救捞队伍发展战略》等建设规划和发展战略,并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曾光
流行病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创始人,荣誉顾问。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名誉主委。2000-2019年任中国CDC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率队侦破 了“甲氨蝶呤药重大事件害”;“云南原因不明猝死”等要案。2003年,任首都SARS防控指挥部顾问,多项重大对策建议被国家采纳。2020年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为国家武汉封城决策做出了贡献。 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与中国应用”“中国公共卫生与健康新思维”等著作;共同主编: China Crisis Management on H1N1 Flu in 2009: Assessment一书。
钟开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危机沟通、公共政策。曾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修法研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等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著有《应急管理十二讲》(2020年)等专著6部,在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Disasters、《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等发表论文90余篇。曾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创新奖一等奖、教学创新优秀奖一等奖。









夏学民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原国家安监总局聘请的首批舆情监督员,新华社内参专家。作为浙江卫视资深记者期间,夏学民始终在一线采访报道超强台风、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生产事故和非典、新冠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他在1998年九江长江抗洪、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浙 江余姚洪灾等重大救灾行动表现突出,受到嘉奖。他还在国内学术界率先提出“融安全”新理念,主张把“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引入应急管理领域,引起上层关注。
刘冰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与社会治理。
唐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应急管理专业负责人;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理事(2013至今),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2015至今);中编办《中国机构编制》编委(2014至今),应急管理部《中国消防》顾问(2020.8至今)。长期从事风险治理、应急管理、政府改革、安全发展、公共关系等研究;主持中央和地方的重大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出版《应急管理与风险治理》、《新媒体时代的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管理》等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秦绪坤
高级工程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TC307),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TC351)等。曾在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新兴际华集团任职多年,熟悉应急产业和行业,长期从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监管、风险评估、应急科技和应急产业等方面工作。是国家减灾委协助澳门“天鸽”台风灾害评估专家组成员,参与并完成了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气象局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部门的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组织了国家生产安全事故专项预案修订及《生产安全事故情景构建技术导则》、《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南》、《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使用和维护规范》《自然灾害调查综合评估规范》等标准的起草工作。参加了“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6·1”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等多起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王昊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龙马学者”青年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聚焦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管理与发展等领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以及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纵、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包括SSCI/SCI/CSSCI)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特约通讯专家,土地政策领域SSCI一区期刊Land UsePolicy客座主编,SCI二区期刊Buildings编委;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可持续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和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李瑞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行政系主任,《复旦公共行政评论》主编,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公共管理、政府间关系,主编和专著有《行政逻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原理》《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调解工作总论》《公共管理导论》《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制度研究:政府间网络治理视角》《政府间网络治理: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风险、知识与公共决策》等书籍。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和上海市决策咨询奖。
蔡立辉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公共危机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广东省应急管理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电子政务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机构编制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重大社会风险评估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电子政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研究》编委会委员。蔡立辉教授长期从事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论、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政府绩效评估、粤港澳区域协作与跨域治理、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现代化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是国家“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和教育部“信息技术与大都市政府体制创新研究”的首席专家;是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管理学》《政府绩效评估》的主编,是暨南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应急管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和国家一流课程《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讲人。蔡立辉教授注重将科研成果向综合应急管理和指挥人才培养转化、向服务社会治理和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
曹海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石油石化安全与应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电力应急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应急准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及各类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篇。著有《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等学术专著。主笔起草的多份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报告获得有关中央领导重要批示。
游景然(JacquelineYou)
组织和社会韧性建设领域的国际公认专家,在全球供应网络链、国际商贸、企业全球化战略咨询等方面拥有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创新经验,其足迹遍及中、美、加、法、英、非等国。2021年,获英国杜伦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并荣获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博士后称号,于2022年加入英国约克大学商业与社会学院,目前担任助理教授职务。博士论文与组织间生态韧性研究有关,获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英国国家研究与创新署、杜伦大学研究激励奖等多项殊荣。她主导并参与英国国家研究和创新署下包括社会和经济研究理事会、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等多个项目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拓展,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在组织管理、国际业务、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并合作出版英文专著“Organizing for Resilience: Leadingand Managing Risk in a Disruptive World”。
郭雪松
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赴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目前已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并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及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颜烨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毕业,现为应急管理大学(筹)华北科技学院校区教授、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主要安全/应急社会学等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8部;在SSCI和AMI权威刊等发文3篇,CSSCI/CSCD刊发3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国家级3项/省部重大2项);主持完成的项目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优秀论文奖1项。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机构采纳咨政报告8份(副国级2份)。国际学术会议交流7次。
陈红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人”提名及2020、2021、2022年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陈红教授担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能源环境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等。近年主持包括3项国家级重大招标项目或重大人才专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7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在能源环境管理、城市绿色发展与智慧社会安全治理等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SCI/SSCI/CSSC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学研究成果奖20余项。







•圆桌讨论环节:旨在向业界提出未来发展的新倡导。
•平行分论坛环节:分论坛报告的论文筛选更严格,得到的反馈将更深入更有针对 性,资深专家深度反思并指出该领域的前沿议题。
•论文筛选:邀请4位资深专家为每篇投稿文章进行匿名评审,至少2位回复方为有 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在80篇论文中筛选出20篇在现场做15分钟口头报告, 10篇为递补口头报告,46篇做墙报展示。
•论文点评与前沿方向:每个口头报告之后将由2位资深专家分别做7分钟论文点 评,再由这两位专家各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
•设立优秀论文奖,为最优论文提供发表渠道:将在20篇现场口头报告论文中评选 出不超过5篇优秀论文,在论坛闭幕式上为论文作者颁奖。同时,已与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编辑部协商一致,最优英文论文将通 过快速通道录用发表。
•设立优秀评审专家奖:为了激励资深专家做好传帮带,营造更为积极向上的共同 体氛围,本届论坛将从70位资深审稿专家中选出不超过7位优秀评审专家,在论 坛闭幕式上进行颁奖。
行政支持
- 陈劲红:ccmr@tsinghua.edu.cn; 电话:1861 0384959/010-62792421
- 徐永莉:xuyongli@tsinghua.edu.cn; 电话:13811553499/01 0-6279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