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0月29日晚,应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吕孝礼长聘副教授的邀请,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原局长郭治武分别围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提升我国重特大灾害应对能力的思考”为选课同学开展专题讲座,并同步开展“应急沧海”系列闭门研讨会第八期、第九期。
郑国光以“自然灾害及其综合风险普查”为题作主题分享。他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背景,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必要开展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其次,他从目标、内容、技术框架、组织方式等方面说明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主要工作,并展示了本次普查在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和重点灾害隐患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最后,他指出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举例介绍了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在中央行业部门、专项整治项目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在互动提问环节,主讲人和同学们就自然灾害普查中的多部门协同经验、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郭治武以“关于提升我国重特大灾害应对能力几个重大问题的对策性思考”为题作主题分享。首先,他结合“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生动地介绍了抢险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对策,并指出应对重大危机的关键在于提升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其次,他回顾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历程和运行情况,并从体系建设、情景构建和实践演练等方面指出提升应急预案应用能力的具体举措。最后,他介绍了社会应急力量的优势,提出要通过搞好统筹规划,利用市场机制等手段,强化社会应急力量能力建设。在互动提问环节,郭局长和同学们就金沙江险情应对中的应急保障工作以及应急管理预案的多维度作用展开了讨论。
主讲人简介:郑国光,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席,亚洲备灾中心理事。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局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学校兼职教授。长期致力于防灾减灾救灾、应对气候变化、卫星观测、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科研和管理,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我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4名。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6年度世界气象组织UAE人工影响天气奖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学卷)》《中国气候》《中国气象现代化纲要》《我们的天气丛书》《防灾减灾救灾“十四五”战略研究报告》《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等,在《求是》《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文章,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10余份咨询建议,多次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部门和地方、大学等就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和安全发展等作专题报告。
郭治武长期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指挥协调、预案管理救援队伍、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牵头起草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十四五”规划。主持修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工程。协调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大江大河工程抢险救援队伍百余支。参与组织军队参加北京奥运安保工作和长江、嫩江流域“9.8”抗洪抢险、“5.27”印尼日惹地区强烈地震、“11.0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以及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等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成功组织应急使命·2021、2022、2023、2024大型实战化演习。
撰稿:林晓健、兰书钦
图片:林晓健、刘梦露
编辑:郭文博
审核:吕孝礼